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兽皮裹身,用薪柴燃起熊熊炉火,开启了人类与严寒的漫长作战。而今天,暖气片中的汩汩暖流,就能让室内温暖如春。取暖方式的时代更迭,是文明演进,也是科技赋予我们的珍贵礼物。 数字化时代,万物互联,暖气也早已成为智慧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天寒地冻的室外,回到一个知冷知热的家,何尝不是一种小确幸,想实现这一点,温暖精准入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要温暖,要舒适,还要精准入户
传统集中供热模式下,统一收费,统一控制供暖设备开关,常致一户过热、一户过冷,相邻两户人家冰火两重天。且供暖时间不灵活,遇到暴雪、寒流等极端天气,温度调整相对滞后,并未能真正实现“看天供暖”。 如今,万博思图智慧供热系统整合了全供热输配流程中的基础设施设备信息和运行数据,实时监测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压力、流量、热量等多项数据,并根据天气变化和建筑特性进行精准调节,实现对全域供热系统的监管、监测、预警、研判和处置。
这种从“经验主导”向“数据智能”的转变,有效解决了以往供热中存在的“欠供”和“过供”问题,是“看到人真实诉求”的最佳诠释。
2.要安全,要平稳,还要时刻安心
每年岁末,“到底是南方冷还是北方更冷”的话题总在互联网上被频繁提及,而暖气——一种让北方人直呼快乐,让南方人羡慕嫉妒恨的东西,也成为了话题常客。 暖气虽好,但冬季供热的安全问题也牵动人心。根据2023年度《全国地下管线事故统计分析报告》,供热季的11月至次年3月,地下管线事故频发,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曾经,这些潜在风险的排查高度依赖人工检修,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预见和预防突发事故,而如今安心的冬日居家生活,还得益于供热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
万博思图通过引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将供热系统风险管控进行可视化,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设备故障隐患,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并自动通知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处理,确保问题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为有效防范风险,平台能够实时收集温度、压力、流量等关键数据,分析预测设备故障隐患,提前制定精准的检修计划,有效避免热力安全事故发生,提升城市供热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3.要绿色,要节能,还要降本增效
据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统计,在整个北方地区,采暖季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为10亿吨,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0%左右,与整个交通行业排放水平相当,供热领域碳排放现状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充分利用供热设备和管网,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智慧供热,就成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 万博思图城市智慧供热驾驶舱基于 GIS 地图,实现对换热站、热网、阀门的位置信息配置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维效率。在多维天气模型基础上,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算法对热源和换热站的负荷进行预测,预测其每小时的需热量,实现供热质量达标下能耗指标最低。
不仅如此,系统还能根据采集到主要设备消耗电量、供热总热量等数据,自主统计和分析问题,实现无人值守监测、调控,有效节省供热成本。
以供热为视点,我们能看见城市管理的智慧在其间缓缓流淌,也能贴近万家灯火的“昼夜与爱”。未来,作为行业领先的可视化供应商与创新引领者,万博思图将继续深耕更精准、高效、节能的智慧供热解决方案,让暖意抵达千家万户,拓展城市供热的更多新可能。
|